您的位置:首页 > 材料制品 > 新材料

中国车用催化剂行业调研与投资战略报告(2024版)

【售后保障】

品质保证 立木信息咨询专注细分产业研究十年,与国内外各大数据源机构建立了深层次战略合作,大中型企业及高校续订率高达52%。

售后处理 客户提出服务要求时,研究员提供一对一的咨询顾问服务,及时、耐心、负责任地给予逐条回复,并确保服务专业性。

跟踪回访 客服专员会定期电话回访,收集客户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做到让客户100%满意。

资料数据来源

• 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大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业内企业的经营财务数据;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家、渠道商、营销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的最新行业资料;

• 立木信息咨询对该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经营数据进行连续分析,反映行业发展周期及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研究小组开会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关键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目录

内容简介:

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设置国六a和国六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规定轻型车国六标准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自2020年7月1日起,轻型汽车要符合6a限值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轻型汽车要符合6b限值要求。

另外,我国生态环境部印发《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规定重型车国六标准分6a和6b两个阶段实施。国6a阶段:燃气汽车、城市车辆、所有重型柴油车将分别于2020年7月1日、2024年7月1日、2024年7月1日实施此标准;国6b阶段:燃气车辆及所有车辆将于2021年1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起实施此标准。

汽车尾气催化器主要由活性成分、载体、涂层和助剂组成。活性成分包括贵金属、非贵金属和稀土掺杂型催化剂等,起到主要的催化作用。载体能够提供有效表面和合适孔结构,使催化剂获得一定的机械强度,提高催化剂热稳定性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蜂窝陶瓷载体。涂层附着于载体的表面,可以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一般采用γ-Al2O3。助剂如一些稀土氧化物等,可以强化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使用性能。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尾气净化器用蜂窝陶瓷材质是堇青石,主要供应商为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NGK公司,两者垄断了90%的市场份额。其中,康宁蜂窝陶瓷和吸附剂的收入连续三年超过10亿美元。国内厂商众多,有奥福、宜兴非金属、宜兴王子、高淳陶瓷、中鼎美达、菲尔特等,目前国内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很少,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进口替代空间。

国六标准下,汽油车不需要使用分子筛,柴油车为满足国六对氮氧化合物的严苛的排放要求,催化器必须升级至沸石型SCR,并且加装ASC,二者都需要使用分子筛。以2017年柴油车的产量为基础进行测算,基于蜂窝陶瓷在柴油发动机方面的市场空间,按照每升蜂窝陶瓷涂覆用量约150g分子筛计算,考虑实际执行因素,国六实施后分子筛在中国将开拓6063万吨的巨大市场,并且伴随国六标准的阶段性深入,分子筛的用量也会相应增加,届时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兑现。此外,如考虑2020年底前要淘汰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100万辆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以上,按照陶瓷载体3000万升的保守配置,以150g/L的涂覆率计算,对应的分子筛应在4000吨以上,则因两项政策驱动,国内分子筛的市场容量会超过1万吨。

 

第1章 中国车用催化剂行业发展环境

    1.1 中国机动车行业发展现状

        1.1.1 中国机动车产销情况

        1.1.2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情况

            (1)机动车保有量现状

            (2)机动车保有量变化

            (3)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1.2 中国车用催化剂政策标准

        1.2.1 车用催化剂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车用催化剂相关地方性法规

        1.2.2 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

            (1)欧洲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

            (2)国Ⅰ、Ⅱ、Ⅲ、Ⅳ、Ⅴ标准的发布与实施

            (3)新生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4)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5)车用燃料硫含量标准限值

        1.2.3 与环保有关机动车鼓励政策

            (1)低污染机动车减征消费税

            (2)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

            (3)减征小排量汽车消费税

            (4)“黄标车”以旧换新

    1.3 中国机动车环保管理现状

        1.3.1 新生产机动车环保管理

        1.3.2 在用机动车环保管理

            (1)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委托制度

            (2)机动车环保检验制度

            (3)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

        1.3.3 车用燃料环保管理

            (1)车用汽油清净剂环保管理

            (2)油气回收治理

第2章 中国车用催化剂行业现状综述

    2.1 国外车用催化剂经验借鉴

        2.1.1 全球机动车发展状况分析

        2.1.2 国外车用催化剂现状

        2.1.3 车用催化剂的国外经验

    2.2 中国车用催化剂总体状况

        2.2.1 中国车用催化剂历程

        2.2.2 中国机动车污染治理方案

        2.2.3 车用催化剂产业规模

            (1)行业产值规模

            (2)行业从业人员

            (3)企业数量与分布

        2.2.4 中国车用催化剂成效

    2.3 中国机动车污染治理细分领域状况

        2.3.1 重型柴油机国Ⅳ产品

        2.3.2 轻型柴油车国Ⅳ产品

        2.3.3 轻型柴油车国Ⅲ产品

        2.3.4 轻型汽油车产品

        2.3.5 摩托车产品

    2.4 中国车用催化剂行业竞争状况

        2.4.1 行业总体竞争格局

        2.4.2 内外资企业竞争状况

            (1)外资企业在华竞争分析

                1)德国博世集团(BOSCH)

                2)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

                3)美国德尔福公司(Delphi)

                4)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

                5)美国康明斯公司(Cummins)

                6)日本电装株式会社(Denso)

                7)日本东京滤器株式会社(Roki)

            (2)内外资企业竞争实力比较

    2.5 中国车用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2.5.1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监管体系存在管理疏漏

            (2)尾气后处理装置售后市场混乱

            (3)现行I/M制度有待完善

            (4)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5)国内自主企业整体发展比较落后

        2.5.2 行业解决对策及建议

第3章 车用催化剂市场发展分析

    3.1 车用催化剂主要技术路线概述

        3.1.1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1)SCR基本原理

            (2)SCR研究进展

            (3)SCR催化剂

            (4)SCR主要厂商

            (5)SCR发展展望

        3.1.2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

            (1)EGR基本原理

            (2)EGR系统主要形式

            (3)EGR使用情况

            (4)EGR研究进展

            (5)EGR主要厂商

            (6)EGR应用难点与展望

        3.1.3 颗粒过滤器(DPF)

            (1)DPF基本原理

            (2)DPF研究进展

            (3)DPF应用现状

            (4)DPF发展展望

        3.1.4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1)DOC基本原理

            (2)DOC发展状况

            (3)DOC应用现状

            (4)DOC发展展望

        3.1.5 颗粒氧化型催化器(POC)

            (1)POC基本原理

            (2)POC研究进展

            (3)POC应用现状

            (4)POC发展展望

    3.2 国IV排放标准尾气车用催化剂技术路线选择

        3.2.1 机动车不同后处理方案优势与劣势比较

        3.2.2 欧美欧Ⅳ/Ⅴ标准技术路线选择及执行经验

        3.2.3 国内汽油机国IV排放标准技术路线选择

        3.2.4 国内柴油机国IV排放标准技术路线选择

            (1)重型柴油机最优技术路线:高压共轨+SCR

                1)高压共轨发动机(CR)+SCR

                2)电控直列泵发动机+EGR+DOC+DPF

                3)电控单体泵/电控组合泵发动机+SCR

            (2)中型柴油机技术路线:CR+EGR+POC

            (3)轻型柴油机技术路线:电控VE泵+EGR+DOC

            (4)小型柴油机技术路线选择

                1)电控VE泵+EGR+DOC

                2)高压共轨+EGR+DOC+POC/DPF

            (5)国内发动机公司目前应对国Ⅳ选取的路线

    3.3 车用催化剂子行业发展分析

        3.3.1 后处理产业链概述

        3.3.2 分子筛行业分析

            (1)主要形式与应用

            (2)行业主要企业

            (3)市场竞争格局

            (4)技术与生产装备

        3.3.3 蜂窝陶瓷行业分析

            (1)主要类别

            (2)市场容量

            (3)市场竞争格局

            (4)技术储备状况

            (5)未来发展方向

        3.3.4 陶瓷载体行业分析

            (1)概述

            (2)应用现状

            (3)市场竞争格局

            (4)市场发展趋势

    3.4 车用催化剂市场规模预测

        3.4.1 不同类型车用催化剂市场规模预测

        3.4.2 不同类型汽车车用催化剂市场规模预测

            (1)中重型车后处理市场规模预测

            (2)轻型车后处理市场规模预测

        3.4.3 尾气车用催化剂总体市场规模预测

第4章 尾气车用催化剂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1 万润股份

        4.1.1 企业发展简况

        4.1.2 企业产品结构

        4.1.3 企业技术实力

        4.1.4 企业生产能力

    4.2 国瓷材料

        4.2.1 企业发展简况

        4.2.2 企业产品结构

        4.2.3 企业技术实力

        4.2.4 企业生产能力

    4.3 巴斯夫

        4.3.1 企业发展简况

        4.3.2 企业产品结构

        4.3.3 企业技术实力

        4.3.4 企业生产能力

    4.4 庄信万丰

        4.4.1 企业发展简况

        4.4.2 企业产品结构

        4.4.3 企业技术实力

        4.4.4 企业生产能力

    4.5 优美科

        4.5.1 企业发展简况

        4.5.2 企业产品结构

        4.5.3 企业产品配套厂商

第5章 中国车用催化剂行业前景展望与投资建议

    5.1 车用催化剂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5.1.1 行业面临的机遇

        5.1.2 行业面临的威胁

        5.1.3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5.2 车用催化剂行业开发热点与重点

        5.2.1 行业开发热点分析

        5.2.2 行业开发重点分析

    5.3 车用催化剂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5.3.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5.3.2 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5.3.3 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5.3.4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5.4 车用催化剂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5.4.1 行业投资潜力评价

        5.4.2 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版权所有:2012  LM立木信息咨询    专业的细分产业研究服务商

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银湖路中国脑库专家楼A栋(研究部) 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15号金丰城B座15楼(市场部)

全国咨询热线:400-001-7350(7*24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755-25824900 客服电邮:sales@lmcmr.com    粤ICP备12053871号